[翻译] 用 Ruby 写编译器之三:语句序列,以及子表达式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hokstad.com/writing-a-compiler-in-ruby-bottom-up—step-3.html


我本来是想要早点发表的,可是我这周又不行了 – 虽然整理一篇旧文只需要半个小时。不管怎样,这是第三章,而且我会在末尾大概列一下之后的大纲。由于我会试着把一些小的步骤组合成更有内容的章节(下面就有个这样的例子),因此原来的 30 篇文章已经被我给减到了 20 篇左右(当然,这只是我已经完成了的,后面还有新的呢)。

用 do 语句将表达式给串起来

到目前为止,上次的第二版程序只能编译一个单独的表达式。只是这样的话,并不是非常的有用啊。因此我决定实现一种支持顺序执行的结构,就像函数体那样的。当然,如你所想,这是很简单的。我会增加一个关键字 do ,而其作用就是顺序执行传给它的每一个(个数不限哦,或者说,只受限于内存的大小)参数表达式。看起来就像这样:

1
2
3
4
5
prog = [:do,
  [:printf,"Hello"],
  [:printf," "],
  [:printf,"World\n"]
]

要实现这个是非常简单的。我们只需要在函数 #compile_exp 的开头加入下列代码:

1
2
3
4
    if exp[0] == :do
      exp[1..-1].each { |e| compile_exp(e) }
      return
    end

递归在这里的作用很重要哦 – 毕竟你是在处理一个树形结构,那也就需要在越来越深层的树结点之上调用实现编译的核心函数,而这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下一个目标,即对子表达式的处理。

子表达式,步骤一

先来给出一个我们想要支持的用例:

1
prog = [:printf,"‘hello world’ takes %ld bytes\n",[:strlen, hello world"]]

第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方,在函数 #get_arg 中,我们在其开头加入如下的代码:

1
2
3
4
5
    # Handle strings or subexpressions
    if a.is_a?(Array)
      compile_exp(a)
      return nil # What should we return?
    end

如果你这时已经试着用上面的代码来编译测试用例了的话,gcc 会报错给你的,因为我们现在只处理了 #get_arg 的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常量对应的序列号的情况,而这对子表达式来说显然是不适用的。

子表达式,步骤二:返回值

那么 gcc 是怎么处理这个的呢。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代码:

1
2
3
4
int main()
{
  printf("'Hello world' takes %ld bytes\n",foo("Hello world"));
}

所产生的汇编吧(只截取 main 中相关的部分):

1
2
3
4
5
6
7
    subl    $20, %esp
    movl    $.LC0, (%esp)
    call    foo
    movl    %eax, 4(%esp)
    movl    $.LC1, (%esp)
    call    printf
    addl    $20, %esp

应该说还是很直观的吧。gcc 首先会去调用子表达式( foo ),并且希望这个函数能够把它的返回值放入寄存器 %eax 中,然后就会把这个值作为参数拷到堆栈上,而不是什么字符串常量的地址。

首先是要调整 #get_arg 函数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  def get_arg(a)
    # Handle strings and subexpressions
    if a.is_a?(Array)
      compile_exp(a)
      return [:subexpr]
    end
    seq = @string_constants[a]
    return seq if seq
    seq = @seq
    @seq += 1
    @string_constants[a] = seq
    return [:strconst,seq]
  end

唯一需要改动的地方就是返回值了,我们增加了一个表示返回值类型的标识 – 以后还会加入其他类型的。

剩下的工作就是改写 #compile_exp 函数中的相关部分了。这时就不能直接收集 #get_arg 的返回值了,而是需要对每个参数都做相应的处理并直接输出(而这同时也是 stack_adjustment 需要修改的原因,因为已经没有 args 数组了)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    stack_adjustment = PTR_SIZE + (((exp.length-1+0.5)*PTR_SIZE/(4.0*PTR_SIZE)).round) * (4*PTR_SIZE)
    puts "\tsubl\t$#{stack_adjustment}, %esp" if exp[0] != :do

    exp[1..-1].each_with_index do |a,i|
      atype, aparam = get_arg(a)
      if exp[0] != :do
        if atype == :strconst
          param = "$.LC#{aparam}"
        else
          param = "%eax"
        end
        puts "\tmovl\t#{param},#{i>0 ? i*4 : ""}(%esp)"
      end
    end

如你所见,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更改。我们只是检查了 #get_arg 所返回的类型信息,并相应的输出字符串常量或者寄存器 %eax 而已。随着我们加入更多要处理的情况,这个部分代码还会继续扩充的。

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新版本的代码

之后的计划

这里只列出的基本完成的部分。我的计划是,当我开始着手写新的部分时,我会将重心放在一个简单的解析器上,以尽快实现编译器的自举(即,编译它自己)。

  • 步骤四:运行时,以及函数的定义
  • 步骤五:处理其他类型的常量值
  • 步骤六:条件表达式 if ... then ... else
  • 步骤七:循环语句
  • 步骤八:匿名函数( lambda
  • 步骤九:用匿名函数来实现循环,以及对函数参数的处理
  • 步骤十:赋值,以及简单的代数运算
  • 步骤十一:更简结的 while 循环
  • 步骤十二:测试我们的语言:开发一个简单的输入转换模块
  • 步骤十三:重构代码生成模块,并抽象出平台相关的部分
  • 步骤十四:对一些概念的讨论,以及今后的前进方向
  • 步骤十五:数组
  • 步骤十六:局部变量以及多种作用域
  • 步骤十七:可变长参数列表
  • 步骤十八:再看输入转换模块:测试新的功能点,以及自我转换
  • 步骤十九:确定自举所需要实现的功能
  • 步骤二十:开始实现真正的解析器

 Share!
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